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27日電 題:內蒙古赤峰市:欲富口袋先富腦袋 精神扶貧激發(fā)脫貧斗志
新華社記者李云平、魏婧宇
春節(jié)剛過,娜仁其其格又忙碌了起來。她每天奔走于內蒙古自治區(qū)赤峰市翁牛特旗的牧民家,將自己的民族服飾店接到的訂單分給貧困家庭的姐妹們。
“我之前教100多個姐妹學會了蒙古族傳統(tǒng)服飾的刺繡和制作技藝,現(xiàn)在我把刺繡和服飾制作的活分給她們,讓貧困家庭的姐妹們在家就能掙到錢。”娜仁其其格告訴記者,她的民族服飾店的員工全都是來自貧困牧戶的婦女,每人每年收入5萬元左右,有的人靠刺繡手藝走出了沙窩子,在鎮(zhèn)里買了樓房。
一個婦女一個家,一雙巧手贏天下。赤峰市婦聯(lián)開展“巾幗巧手脫貧工程”,建立“巧手姐妹+貧困婦女”的幫扶網(wǎng)絡,先后為5876名巧手婦女骨干和貧困婦女提供思想指導、技能培訓和市場跟蹤等服務,引導8000多名貧困婦女實現(xiàn)創(chuàng)業(yè)就業(yè)。
在脫貧攻堅過程中,赤峰市將扶貧與扶志、扶智有機結合,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,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,使廣大貧困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精神文明教育。通過旅游、電商、家政、農(nóng)牧業(yè)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牽手互助措施,培養(yǎng)貧困戶的脫貧技能,激發(fā)貧困戶的脫貧斗志。
赤峰市扶貧辦主任馮樹鑫介紹,欲富口袋先富腦袋,貧困程度與群眾受教育程度及技能水平有很大關系,貧困戶如沒有主動擺脫貧困的意愿,政府的包袱就會越來越重,只有催生貧困群眾內生動力,才能拔掉“窮根子”,干出新天地。
“以前,我沒志氣,家庭也不和睦,孩子們都不愿回家。”敖漢旗新惠鎮(zhèn)三節(jié)梁村村民辛子青說起自己脫貧前的日子,總覺得很不好意思。辛子青的妻子常年患病,孩子還在上學,面對家里的生活重擔,辛子青一度是消極逃避的狀態(tài),總說“干不干都是窮,有啥可干的”。
駐村工作隊了解到辛子青的情況后,每周找他談心溝通。剛開始,辛子青任由扶貧干部一直說,自己靠著墻不答話。三節(jié)梁村黨支部書記楊均德說:“我們不斷和他講其他貧困戶靠勤勞脫貧的故事,還教導他孩子一天天長大,爸爸要為孩子做好榜樣。慢慢地他的態(tài)度變了,開始主動了解扶貧政策。”辛子青在村里做起了保潔員,加入合作社養(yǎng)肉驢,還種植了綠豆和小米等經(jīng)濟作物,2016年順利脫貧。
扶貧干部盤腿上炕,了解貧困戶的需求,貧困戶暢所欲言,傾訴脫貧的困難與煩惱。赤峰市在脫貧攻堅過程中,注重溫情引領,干部要做到“認門、認人、認親”,既要了解貧困戶的情況,又要真情實感地進行幫扶,貧困戶要做到“記人、記事、記恩”,有需求聯(lián)系扶貧干部,同時增強內生動力,拒絕爭貧要貧。
注重貧困戶情感需求的溫情引領工作,猶如一盞明燈,照亮了貧困戶的心。赤峰市廣泛開展“守門人”行動,在各村挑選志愿者為貧困戶中的孤寡老人、留守婦女兒童提供生活上的照顧、精神上的陪伴和生產(chǎn)上的幫助。
喀喇沁旗錦山鎮(zhèn)田營子村84歲的老人田中?;寄X血栓后遺癥,和視力僅為0.1的老伴相依為命。同村的張素霞、曹玉花成為田中海夫婦的“守門人”后,除了在生產(chǎn)生活上照顧老人,還盡量滿足老人的情感需求,動員常年在外打工的子女回家過年并湊錢給父母買了一頭豬。在“守門人”的幫助下,老兩口過上了久違的團圓年,新一年的收入也有了保障。
“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,不僅要讓老百姓生活富裕,還要讓老百姓精神富有?!瘪T樹鑫說。赤峰市通過巾幗扶貧、溫情引領、鄉(xiāng)風文明建設等措施,激發(fā)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,不斷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。
-
農(nóng)民工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需要哪些"量身定做"的扶持
2018-02-27 08:52:39
-
馬克龍為何給外資購買農(nóng)田裝上"法規(guī)之鎖"
2018-02-27 08:52:39
-
一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為何感動千萬人?
2018-02-27 17:00:50
-
家里沒個上學的,根本不知道補課有多貴!
2018-02-27 17:00:50
-
3月1日起,駕駛證“銷分”有大變化!
2018-02-27 17:00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