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
啃脫貧攻堅的硬骨頭,既需要廣大基層干部真幫真扶,也需要貧困戶自強不息、苦干實干。然而,當前部分貧困地區(qū)人為拔高“兩不愁三保障”標準,“加碼”干部扶貧任務,造成一些扶貧政策“福利化”傾向。經如此“過度幫扶”,一些地區(qū)不僅負債壓力加大,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也減弱。
貧困戶甩鍋,政府背鍋
今年春節(jié)前,西南某貧困村一名貧困群眾患了小病,本來在鄉(xiāng)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就可治療,他卻一路打車到縣醫(yī)院要求住院。不僅如此,在治療痊愈后,醫(yī)院多次讓其出院,他都賴著不走,連春節(jié)都在醫(yī)院過的。
后來村干部才知道,該貧困群眾在外打工的子女春節(jié)不回家,他覺得一個人過春節(jié)沒意思,還不如在醫(yī)院待著。當地扶貧干部告訴半月談記者,這名貧困戶住院一個月,就付了5塊錢。
無獨有偶。在中緬邊境的一個貧困村,一名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傍晚時對駐村干部說,自己生病了要去省城看病。駐村扶貧隊員連夜開車將他帶去診斷、開藥,都搞好后該貧困群眾賴著不走,還給包村領導打電話,說自己要住院,讓領導去看他。
他的想法也很“實際”:反正住院不用花自己什么錢,還能在省城待著,有吃的有住的,何樂而不為?不過這可苦了駐村扶貧隊員,輪番做思想工作,還找來村干部一起勸,才把他“請”了回去。
如此荒唐事的發(fā)生,根源就在于部分地區(qū)扶貧政策過度兜底??词裁床《疾灰X,上什么學都免費,安置政策性住房遠超標準,還有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、贍養(yǎng)老人等方面的“好政策”,幫扶出不少“懶漢”。
“我的廁所壞掉了,之前是你們村里弄的,現在你們要找個人修好?!痹谖髂夏池毨Т?,一個貧困戶搬遷房廁所的沖水設備壞了,本來自己動動手就能修好的事,他卻到村里找了好幾次,讓村干部給他修。
在一些地方,為了讓貧困戶養(yǎng)成講文明、愛衛(wèi)生的習慣,村干部、駐村扶貧隊員輪流上門給貧困戶打掃室內、房前屋后的衛(wèi)生,但收效甚微。有貧困戶不僅沒有改掉不良的衛(wèi)生習慣,還主動找扶貧干部來打掃衛(wèi)生。不僅如此,有貧困戶直接給駐村第一書記打電話說,你怎么不幫我摘茶葉。
西南某貧困村一個老年貧困戶,3個兒子在外務工,都不給贍養(yǎng)費。前一段時間,老人病重將要去世,村干部聯系了多次才聯系上他的兒子,但他們都拒絕回來料理后事,最后還是政府兜著。
該村另一個貧困戶要修廚房、裝修,但因其自身沒有勞動能力,駐村第一書記給他家3個兒子打電話,結果就一個兒子接了電話。
“我是你們的第一書記,你出去兩三年,怎么連一分錢都不寄回來。”“我沒錢,花光了。修房子你們政府不應該幫著干嗎?”
超能力兜底易生后遺癥
“貧困戶甩鍋,政府背鍋”怪象的背后,是當前一些地方出現扶貧政策“福利化”傾向,這給決勝脫貧攻堅埋下隱患。
原本按照中央政策要求,有條件的地方,可以結合實際需求和醫(yī)療服務及保障水平,擴大專項救治的人群及病種范圍。半月談記者了解到,有的地方提出“136”醫(yī)療扶貧政策(貧困人口在縣域內、市級、省級定點醫(yī)療機構住院,個人年度醫(yī)保目錄內自付費用分別不超1000、3000、6000元),有的地方甚至制定了全兜底的免費醫(yī)療政策。
盡管一些地方認為,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患者人數并不多,2020年前的兩三年內采取高標準救助所帶來的壓力尚能承受。然而,如此短期救急政策,產生的后遺癥不可小覷。
“目前看,省里的醫(yī)?;疬€能兜得住,但這個政策的可持續(xù)性是個大問題?!蔽鞑磕晨h扶貧工作組副組長告訴半月談記者。
據了解,在貧困人口“大病兜底”的利好信號釋放出來后,貧困人口就醫(yī)需求出現爆發(fā)式釋放。部分貧困縣醫(yī)院門診量和住院人次翻番增長,有西部省份貧困縣已經出現了醫(yī)?;鹩|底。
“過度幫扶”還導致獎懶罰勤,助長了爭當貧困戶、不愿意脫貧、不愿意摘帽的不良風氣。一些貧困戶甚至認為,所有事情都是政府應該做的,缺乏脫貧內生動力。
與此同時,“過度幫扶”還加劇了非貧困戶的心理失衡,影響基層和諧。大病兜底政策令貧困戶拍手叫好,而非貧困人口,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貧困邊緣人群抱怨聲音大:“我家條件跟他家條件差不了多少,憑什么看一樣的病,他能兜底不掏錢,我就要花好幾千?”
目前,不少基層干部對過高標準的扶貧政策都表示擔憂:2020年后政策是否繼續(xù)保持?能保持幾年?如果不能持續(xù),政策落差會不會引發(fā)新一輪矛盾?
兼顧長遠,不可“一兜了之”
部分扶貧干部認為,在細化落實中央精準扶貧政策時,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嚴格對標“兩不愁三保障”,優(yōu)化扶貧幫扶的路徑,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。吊高貧困戶胃口和降低扶貧標準都不可取。
同時,加強群眾教育,真正激發(fā)內生動力必須更加重視。精準扶貧不僅要讓貧困戶口袋脫貧,更要實現思想脫貧。在扶貧政策充分供給的情況下,扶貧干部應該讓貧困戶知道惠從何處來,提升他們對扶貧政策的獲得感,增強他們脫貧的自信心。
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所長向榮認為,幫扶過程中,要從受助者個人和家庭的資源和能力出發(fā),盡量培養(yǎng)受助者的主體性和內生動力。
一些基層干部群眾還建議,政府制定政策不可只為解決眼下問題而不考慮長遠,應盡快研究形成符合實際、可持續(xù)的扶貧保障長效機制。(楊靜 孫亮全)?
-
大數據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