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:中國海軍第一次遠洋訓練:252潛艇排除故障撕破島鏈
新華社記者楊茹、解放軍報記者黃超
“首航太平洋訓練的情景,我一輩子也忘不了?!睍r任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副支隊長的許志明回憶說。
1976年底,正是他指揮著人民海軍252潛艇率先穿越“第一島鏈”,成功深入太平洋腹地。從此,人民海軍吹響了遠征大洋的號角,加速了駛向藍水的步伐。
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高寶新介紹,所謂“第一島鏈”,是指太平洋西部阿留申群島、千島群島、日本列島、琉球群島、我國臺灣島、菲律賓群島、大巽他群島等排列成弧形的形似鎖鏈的群島。在這些群島之間,是一條條寬窄不一的海峽通道。這些通道,是我國艦船進入太平洋的必經(jīng)通道。但是直到1976年252潛艇沖破島鏈,人民海軍艦艇還從未穿越島鏈進入太平洋。
“當時,我們接到上級指示,要求盡快提出一個遠航訓練計劃?!痹S志明回憶說,“我們終于等到了這一天。太平洋才是潛艇部隊的用武之地,我們不能再在島鏈內(nèi)轉(zhuǎn)來轉(zhuǎn)去了,應該到太平洋去磨礪本領?!?/p>
在經(jīng)過幾天的隱蔽航行后,252艇像條長鯨,漸漸接近島鏈。對全艇官兵來說,尋到島鏈出口,是這次首航戰(zhàn)役的第一炮?!白詈眠x擇那些威脅小、航道寬、縱深淺、暗礁少、流速穩(wěn)定的通道?!痹S志明說。
但是由于缺少相關的海況資料,只能靠指揮員進行現(xiàn)場決斷。憑借以往經(jīng)驗,在綜合分析了各種資料后,許志明果斷下達突破島鏈命令。
就在突破島鏈即將成功時,險情發(fā)生了。252潛艇的空氣壓縮機發(fā)生故障,雖然經(jīng)過搶修排除了故障,但是突破島鏈的最佳時機被耽誤了。
出口就在252艇前方10海里處,是繼續(xù)突破還是等到夜晚突破?
許志明決定,1小時后實施突破。
1海里,2海里,3海里……航程儀上終于跳躍出一組人們盼望已久的數(shù)據(jù):252艇突破島鏈,進入西太平洋。
這一刻,雖然252艇向前駛進了一小步,但是人民海軍的歷史卻往前跨越了一大步。突破島鏈、擁抱大洋,幾代海軍官兵的夢想終于成真。
擁有遠洋戰(zhàn)力,不僅需要水下潛艇,還需加速包括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艦、護衛(wèi)艦艇等相關編隊配套艦艇的裝備步伐。
1980年4月底,為完成遠程運載火箭末區(qū)彈著點測量、打撈數(shù)據(jù)艙和護航警戒任務,海軍18艘艦船組成的大型特混艦艇編隊,駛出領海、穿過島鏈,首次亮相太平洋。
這是人民海軍成立以來水面艦艇編隊首次進入大洋,在航行途中,我國自主研發(fā)設計的第一代遠洋綜合補給船和自行研制的橫向補給裝置,成功為驅(qū)逐艦進行了58次橫向補給。
遠洋補給的成功,標志著人民海軍已經(jīng)具備了遠洋能力。
如今,40余年過去了,人民海軍邁步遠海,已是尋常之事。從遠洋訓練到艦艇出訪,從遠洋護航到撤僑護僑,海軍艦艇兵撒萬里大洋的壯觀場面,成為海軍遂行非戰(zhàn)爭軍事行動的常態(tài)。
2016年12月,中國首支航母編隊遼寧艦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,這是遼寧艦首次遠海訓練。
2013年4月,國防部新聞發(fā)言人曾說“航母不是‘宅男’,肯定要遠航”。話音猶在耳畔,卻已是從預言到了現(xiàn)實。
“航母首次遠海訓練,表明中國首艘航母編隊具備了戰(zhàn)斗力,包括具備了制空、對海突擊和反潛等基本作戰(zhàn)能力。這進一步増大了中國海上防御作戰(zhàn)縱深,對于預防和懾止敵人可能從海上對中國發(fā)動進攻有重要作用?!?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說。
將生命鐫刻在導彈陣地——記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員楊業(yè)功
聽,渤海灣有風吹過來——追記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張超
-
通訊:從古船揚帆到巨輪遠洋——中歐遠洋貨輪續(xù)寫“海絲”時代傳奇
4月16日,在位于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三期碼頭,橋吊在為“中遠荷蘭”號進行繁忙的裝卸貨作業(yè)。2017-04-16 20:04:35
-
大連港連續(xù)開通5條集裝箱遠洋干線
世界三大海運聯(lián)盟之一的海洋聯(lián)盟在大連港大窯灣二期集裝箱碼頭正式開通大連-美西集裝箱遠洋干線。至此,兩大海運聯(lián)盟——海洋聯(lián)盟和THE聯(lián)盟接連在大連港開通了5條直達歐美和中東的集裝箱遠洋干線。2017-04-11 15:43:52
-
共享健身房來了,你愿意嘗試嗎?
2017-08-13 14:32:08
-
上海的“商改租”會給租房者帶來什么福利
2017-08-13 14:32:08
-
有錢怎么花?買房、存銀行還是買股票
2017-08-13 09:27:22
-
林毅夫:做到這兩點,人民幣國際化將會水到渠成
2017-08-13 09:27:22
-
買這幾類新房,不能辦不動產(chǎn)權證
2017-08-13 14:32:08